板城二三事
基督教台灣貴格會 板城教會
1984年我獲貴格會公費進中華福音神學院進修,第一年在母會新埔教會實習。在神學院學習時心中的眼被主打開,深感台灣教會若要成長,必須多開拓教會。於是跟鄭新教牧師交通,獲鄭牧師支持,決定在1986年我上神學院三年級時,由新埔教會支持在南板橋地區開拓。
1985年我到新店中國城教會實習,因為學校規定神學生三年中必須在不同教會實習,那年我的同學陳光道弟兄被派至新埔教會實習。於是請陳傳道先成立小組做為開拓預備。
1986年 六月,我們徵得貴格會聯會同意,派陳光道傳道幫助我第一年的開拓工作。新埔教會同意住板橋土城附近的四個家庭,作為開拓新教會成員,總共十一個成人及數位 兒童。七月份我們租下土城四川路一棟二層樓平房約三十餘坪,作為聚會場所,又有幾位志願福音隊員參與,七月二十日下午舉辦開拓感恩禮拜,二十七 日第一次主日敬拜。當初的四個家庭是呂炎輝執事一家、林重卿執事一家、林長佑弟兄父母、蔡幸君姊妹父母等。
一個月中,我們帶領三個家庭信主,會友人數增加至約十七、八位,加上福音隊員,聚會人數已接近三十人。但是八月時,聯會突然要求陳光道傳道離開赴中和南勢角接一個沒有傳道人的教會,福音隊員也必須離開歸建,從此我一個人單獨承擔開拓責任。週間我在神學院讀書,週五至主日回板城事奉,一方面要面對神學院學業 最困難的第三年,一方面也要面對開拓過程中的種種挑戰。這是我開拓教會之初始料未及的,我覺得自己像是一個早產的嬰兒,神學院的裝備尚未完成、說好的團隊變卦、教會必須繼續帶領下去。我又好像走進精心設計驚險萬分的冒險屋,一隻腳才踏進來,一切狀況還沒搞清楚時,光源突然被關閉,只能靠著摸索的方式想辦法走出去。
週間我在神學院埋首苦讀,一到週五,把所有功課一丟,全心投入教會服事。每主日信息要預備、成人主日學要教、同工要訓練、信徒要探訪、初信者問題要解決、福音要繼續傳開,當然還有自己的事要面對,真的如同保羅所說的:「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十一28-29)
開拓教會最重要的是人數要增長,所以那時我把傳福音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只要有空檔就上街頭去傳。馬路邊、公車站、市場、公園、游泳池,只要有人出入的地方 一概不放過。佈道會一次又一次的開、門鈴一個又一個的按、家庭一家又一家的拜訪。我不但自己這樣做,也要求弟兄姊妹跟著做,我抓住一個原則:「人不來,我去!」這樣的積極傳福音經過半年,帶領了46個人接受主,但是這些人卻沒有一個加入教會。我越來越迷惑,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這段時間有一些上帝的工作正奇妙的進行,我相信這是上帝對板城教會計畫的一部分。因為我週間必須留在學校,所以週間與我一同開拓的弟兄姊妹必須承擔許多職責,因此讓初代的同工幾乎都訓練得非常成熟,許多事工都能獨當一面,過去熟識的新埔教會弟兄姊妹再次碰面時,都對他們刮目相看。
另一件值得感恩的,就是上帝差派在「工福」的陸能瑾傳道週末前來配搭服事。陸傳道原是中原大學副教授,後來獻身做傳道。因為派到板橋遠東紡織帶遠紡團契,我得知這消息後與她長談,她禱告上帝,心中有感動加入我們。
陸傳道是一個外表不起眼,靈裡卻非常豐盛的傳道人,越是與她深交,越能從她生命中獲得至寶。她曾說到自己的一段糗事,當他從美國讀完神學院回台灣加入工福時,因為要向工廠人傳福音,所以她要求工福安排先去工廠當作業員。當時透過關係安排她在淡水的一個電子工廠當作業員,沒想到身手笨拙,三個月中,被不明就 裡的班長換了十個工作。她說本來手腳就夠笨了,好不容易作熟練了,又因為跟不上被換掉,結果新的還是不熟練又得重頭來過。也難怪,沒有人知道她是一個博士,只當她是一個笨手笨腳的「歐巴桑」。
她加入我們週末服事,也加入我們週間每天的晨禱。有一次她告訴我:「每主日我離開家前往教會時,我就問上帝,主祢今天要我服事誰?」然後聚會完,她就會深入關心那人,並為她祝福禱告。常常看見陸傳道帶一個人到教室交通,甚至都忘記吃飯了。這樣深入的關懷,使許多人大得幫助。陸傳道帶出了許多門徒,他們除了成為教會的同工以外,遠東團契後來成為傳道人 的有陳淑英(在工福潭子)、劉美娜(彰化靈糧堂)、仲信忠(本堂),現正在基督書院服事的譚策方傳道也是從遠紡團契出來的。
第一年的下半年教會人數已經有一些增長,我六月畢業,七月開始第二梯次的福音隊,主要成員是我在神學院的學弟妹。那個暑假有兩個小學生跟著家長來到教會,日後在教會中帶來極大的祝福,一位是陳芬憶,一位是李靜芝。兩位小朋友分別是五年級和四年級,他們是暑假來到教會,然後幾乎每一天都來。有一天,扭扭捏捏的 來找我:「我們可以當傳道人嗎?」我告訴他們可以,是要接受訓練。於她們乖巧的接受我對他們的要求:每天讀一章聖經、每天寫讀經筆記,我每天給她們屬靈功課,還帶她們一起去傳福音。以後她們便自稱為「小傳道」,人前人後都勇敢的這樣宣稱。每次鄭新教牧師看見她們兩個,都樂得抓著她們的手,然後說:「好可愛的小傳道」。
這一年,兩位華神的學生意外的派到這裡實習,他們都是菲律賓華僑。一位是楊百立弟兄、一位是楊婉薇姊妹,他們畢業後都回菲律賓服事,沒想到他們日後都成為我們菲律賓宣教的好幫手。
1988年六月,我們正式成立青年團契,主席是就讀關渡基督書院的張欣欣姊妹、靈修是蔡文貞姊妹,這兩位後來都成為傳道人。暑假我們成立週五的禁食禱告會,小組也從一個小組分殖成為兩個小組。
1989年容納約四十多座位的一樓已經坐滿了人,於是將二樓闢成副堂,以攝影機將講台螢幕轉接上去。兒童已經沒有足夠的空間上主日學,所以借用住在附近的沈順來弟兄家、吳秀菊姐妹家客廳做為另外兩個教室。
六月,我們又將小組分殖成為四個小組,名叫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六月底,我們接待青年使命團(YM)到教會十天,這是我們第一次接待國外團體到我們當中 傳福音的經驗。
八月,我們與南勢角貴格會陳光道牧師合作,分別在我們教會及中和南勢角街頭佈道。我們劃定四川路、學府路、裕民路、中央路一段的區域作為福 音區,以兩週的時間向兒童做街頭佈道,共帶領超過二千兒童決志,成人也有二百多人決志。
九月,因為劉美娜姊妹被聖靈感動,把多年存款十萬元奉獻做為建堂經費,所以我們正式成立建基金。
十月,金克斌、尹麗玲傳道夫婦被派至本堂做助理傳道十個月,他們於次年自願前往嘉義竹崎貴格會接僅剩十餘人聚會的鄉下教會。竹崎教會現在已經是一個百多人聚會、相當有活力的教會。
1990年二月,我們成立建堂委員會,為弟兄姊妹尋找聚會場所,我們也將主日禮拜分成兩堂。
六月,我按立牧師職,剛好那時美東貴格會訪問團來台訪問,十多位美國遠道嘉賓來到我們當中,所以我們當天的程序單是中英文並列。七月份,林文華傳道加入貴格 會,被派至本堂見習。八月份,我們成立五股分堂,以五股地區的使徒小組作為種子,每主日下午派遣一個小組前往當地傳福音。我們計畫讓林文華傳道主責這個開 拓事工,希望可以發展成為一個教會。分堂大約運作半年時間,也有數位福音朋友歸主,但是成為教會的時機顯然尚未成熟,所以林傳道決定改至新莊另起爐灶,成 立更新教會。我們原先在五股的小組也無法繼續推動,他們一部分人加入五股長老會,數年後又從五股長老會出來建立一個獨立教會。
1991年六月份,我們向社區傳福音的負擔是地毯式的「掃街」,以個人談道、發單張、戲劇表演、詩歌見證方式向社區傳福音。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向數百人見證主,共有120人接受主,住在教會附近的我們就跟進,遠地的就轉介出去。
十一月,我們成立台語禮拜,希望得著不擅使用國語的人群。台語禮拜維持不到半年,因一直無法有效擴展,只好停下來。
十二月的聖誕節,我們打破傳統的方式,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分五個小組慶祝聖誕,24日我們採用福音茶會,結果效果正如預期,有三十多位慕道友參加。25日我們在教會演出清唱劇「但以理」,也有晚會的慶祝。
1992年七月,我前往加州台福神學院進修教牧博士課程,這次的進修也開啟我日後前往越南培訓的機會。
九月,我們成立小蜜滴兒童合唱團。1984年,何師母在新埔教會成立新埔兒童合唱團,板城教會建立後,我們每週把小朋友帶到新埔教會上課,最多紀錄一部小轎車塞了12個小朋友。現在我們的小朋友終於不需要奔波了,而何師母也不需要再當司機了。
十月份我們 成立醫院探訪隊,每週定期進入亞東醫院傳福音。由於已經有一些醫務人員信主,我們在亞東醫院成立醫務團契,由本堂的郝繼隆醫師任主席,我們也定期在醫院舉 辦佈道會,通常每三個月一次。每年聖誕節我們向全醫院報佳音,從九樓到一樓,每到一個樓層,護士站就向病房廣播,幾乎所有病患都會從病房走出來聽佳音隊唱 詩歌,唱完後還會有病友大聲拍手,然後我們就發送糖果及福音小冊。
這一年教會在建堂方面的需求日漸殷切,除多方尋找可能場所以外,也發明許多募集建堂基金方式,如繪畫教室,點心屋等,所有盈餘都是為了建堂。
原先在九月份,我們已經接納華神學生邱美玲姊妹前來實習,我大學時的學弟張欽詔弟兄當時在靈糧神學院就讀,突然打電話來詢問我們教會是否可能再接納他前來實 習? 經執事會討論後同意,所以我們來了兩位實習傳道,沒想到這一念之間,卻成就了一段姻緣,就是現在我們當中的張牧師夫婦。
1993年, 我照原先計畫仍將前往加州繼續第二年博士班課程,沒想到臨上飛機前幾天,遠揚建設公司來電,願意把我們議價一年餘的房子賣出,且同意照我們要求的價格。這 樣的結果超乎我們的期待,於是我取消進修行程,留下來處理建堂相關的事務,包括募款、付款、貸款、空間規劃、裝潢等事宜。
這次建堂的過程大概是這樣子,一年多前,譚策方弟兄打聽到原先作為遠東超市約200多坪地下一樓的房子可能出售,我們實際了解後,在主面前禱告,同工們都認 為場所和地點都非常合乎我們需求,所以透過熟人的安排跟遠揚公司接洽。因為遠揚公司並未計畫出售該房產,加上我們所提的價格與他們的期待落差太大,所以一 直沒有結果。這段時間,我們看過不下數十個地方,但都沒有中意之所。建堂委員們覺得超市這地方是最理想的,所以一直沒有放棄爭取,感謝主在最適當的時刻成就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