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以色列人離開書珥的曠野,來到以琳的綠洲,在那裡安營。然後繼續往前行,祂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要學的功課還很多。
1. 以色列人出怨言(1-3節)
以色列人在以琳安營一段時間,二個月十五日,出埃及滿一個月離開以琳,先是安營在紅海邊,接著來到汛的曠野(1節,民卅三10-11)。因為卻乏食物,全會眾都發起怨言來(2節)。
這怨言又凶又猛,說寧願違背神的旨意,讓神將自己處死在埃及地,也不願跟從你們的帶領來到這裡。當時雖然在埃及地作奴工辛苦,但仍可享受豐盛的肉食。而你們將我們帶到這曠野地,簡直要叫我們全都餓死在這裡(3節)。
以色列人是在正月十五日出埃及(參民三十三3),二個月十五日剛滿一個月。其間,聖經記載他們安營的地點不多,可能在以琳休養生息的日子不短。
以色列人在經過整整一個月困頓的旅途後,加上糧食的不足,第二次向領導他們的人和領他們出埃及的神埋怨了。
第一次的埋怨(十四11-12),是因敵人的臨近,面對死亡的威脅,因此埋怨摩西把他們領出來;這一次的埋怨,卻是為肚腹,而且埋怨到上主了。
第一次的埋怨,僅可能是百姓中的一些原為埃及人做工,作以色列人之領班的;這一次的埋怨,卻是以色列的全會眾。作為領導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上主的使者,摩西的處境就越來越不好受了。
在上帝的眼中埋怨是犯罪的,而且具有極大的傳染力,因為蔓延得非常快,一下子便可以使一個團體元氣大傷。這些抱怨犯了兩個錯誤:
(1)他們是善忘的
不單忘掉了上帝過去所賜的恩典,也忽視了在他們周圍,有千千萬萬的人比他們的處境更糟糕呢!
(2)他們是小信的
因為他們認為上帝不懂得照顧他們各樣的需要。
2. 上帝聽見他們的怨言(4-12節)
以色列人對上主所發的怨言,無所不知的上主當然知道。祂吩咐摩西去告知百姓,上主將從天上降下糧食給他們,但交代摩西轉告以色列人兩件事情:第一是每天必須撿拾當天的分量(4節);第二是第六天要撿拾兩天的分量(5節)。
這兩件事情的前者是作為「考驗」;後者則是和「安息日有密切的關係」,都是為著要試驗以色列人是否遵守上帝的命令。因為順服上帝的誡命並不是單獨一次的順服而已,乃是一次又一次全部條規的順服。
摩西、亞倫告訴以色列眾人,是上帝而不是摩西帶領他們離開埃及,他們向他發怨言是無理的。並且上帝已經聽見他們怨言,所以摩西按照上主的指示吩咐百姓,告訴他們晚上將有肉喫,早晨將有食物賜給他們(6-9節),要他們自己按上主的囑咐去收取。
正當亞倫向他們說話之時,他們向曠野觀看,發現了耶和華的榮光顯在雲中(10節),只是上帝單獨對摩西說話(11節)。
上帝說,祂已經聽見以色列人的怨言了,並要摩西告訴百姓: 到黃昏的時候,你們要吃肉,早晨必有食物得飽,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12節)。
3. 鵪鶉和嗎哪(13-20節)
正如上主藉摩西所預言的,晚上果然有鵪鶉飛來,早上有嗎哪降下(13-14節)。這種敘述法,乃因以色列人的「一天」數算法,是由晚到早的(參看創一5、8、13等)。
以色列人因為不明白早上露水蒸發後留下的白色小圓物是甚麼,就彼此對問說:這是甚麼(音譯為嗎哪)?因此這食物的名字就叫做「嗎哪」(15節)。以色列人按各人飯量,每家有多少人,每天就收多少俄梅珥的嗎哪(16-17節)。
有些貪心多收的人和某些原因而少收的人,當他們把所收得的嗎哪在容器上一量的時候,多收的沒有餘,少收的也不會不夠(18節)。這是上帝要他們有信靠的心面對這神蹟。
雖然摩西曾吩咐以色列人不可將所收到的嗎哪留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卻有人不聽。只是他們留到第二天的嗎哪,卻已生蟲變臭,無法食用了(19-20節)。
4. 第七日收取嗎哪的規定(21-30節)
這段經文表面是述說收取嗎哪的規定,實質卻是說明聖安息日遵守的開端。
簡單的說,就是要以色列人五天可出去收取當天的嗎哪,第六天則要收取雙倍。並預先在第六天將留作第七天食用的嗎哪煮好或烤好,第七天則不准出去收取,也不能作煮烤的工作,而應當遵守上主的誡命,完全的休息。
每天早晨他們都去撿,各人按著自己的食量撿拾嗎哪,每周第六天,即星期五,必須為明天的安息日預先收取兩天的份量,供第六、七兩天食用。其他日子裡所剩下到隔日的嗎哪都會發臭生蟲,只有在安息日不會(24節)。
六天裡,天天都降嗎哪,第七天安息日『必』不會降嗎哪,所以沒有嗎哪可供收取。到了安息日,有的人還是出去時取嗎哪,只是嗎哪並未降下來(27節)。百姓在受上主和摩西的指責後,才在第七天安息了(28-30節)。
5.留存嗎哪的吩咐(31-36節)
這段經文簡要的描述嗎哪的名稱、形狀像芫荽子那樣的小而圓(參14節)、顏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31節)。上主吩咐要將一罐子的嗎哪存留後代,使後人知道這嗎哪的樣式和上主恩慈的供養(32節)。
摩西便吩咐亞倫把嗎哪存放在法櫃前(33-34節)。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作為取代麵包的主食,直到進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35節)。因為那裡有地的出產(指農作物),故停止降下嗎哪。